所有的出发,都是为了回归生活
抄送一则问题:
当你向往远方的时候,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?
是内心的松弛与平静?是相遇未曾见过的风景?是所有的期待都跨越时间与距离一一实现?亦或是在遥远的地方回味近在手边的生活?
我们常会被一种镀着金边的想象所蛊惑: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远方的诗歌与田野;
也会被一种无力与现实抗争的消沉捕获:要到远方去,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。
唯有海子简单、理智而干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:
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。
远方的人,也是人,也会吐痰咳嗽,也会当街吵嚷,也会在天不亮时拉上一车货物匆匆赶往集市,用一份辛劳换取一份生计。他们也会哭会笑,会贪黑起早送孩子上学,挤公交地铁去城市的另一头上班,他们也会翻山越岭,只为卖掉一筐鸡蛋,为在大山深处的家人买一件换季的衣裳……
远方,不是遥远的想象,更多的是置换一段路程,回望自己,回望生活,然后带上欢喜与期待,再出发。
踏遍山水,终究是为了回归生活。
或许,那个路过了无数次却从未真正注意过的公园,就是找回自己的远方,即便它就在小区对面,直线距离不超过300米。
傍晚时分,踏着夕阳的余晖,任凭湖面上吹来的微风,不请自来地熨平内心的褶皱;
周末的时候,放下一身的焦虑与责任,带上家人到许久未光顾的馆子撮一顿烧烤;
总之,若能将被烦忧系上的心结打开,疲惫浑浊的双眼就会再次明亮,熟悉的风景也可以成为心中的远方。
如此,我们就可以告诉自己:
距离并非远方的必然属性,它唯一的作用,便是过滤尘俗琐事,涤净阻挠与艰涩,任由美好的期望野蛮生长。
正如杨炼所说:
“所有外在的追寻其实都是在完成一个内心旅程。”
无论我们去向何方,行得多远,到达何处,最终都是为了踏上回归生活的路途。
我们四处寻找,又无往不在其中。
人生如逆旅,你我皆行人。
无论光明还是黑暗,顺遂或是荒诞,我们始终都是天平上的游码,在远方与生活中往复行走,最终寻得一份为人所艳羡的平衡。
别处的自然山水和风土人情是远方,此地的人间烟火与喧嚣熙攘又何尝不是他们向往的远方?
记得夏尔巴人吗?
当全世界的攀登者都以征服珠峰为莫大荣耀时,对夏尔巴人而言,登上珠峰,只是日常的生计与生活。
他们可以是挑夫、是向导、是厨师、是保姆、甚至是快递员,这八千米的高度就是夏尔巴人的全部,但对于我们而言,这八千米,或许不及上班通勤路程的一半。
同样的路程与风光,是攀登者未曾感受过的雄壮,也是夏尔巴人未曾感受过的灯火霓虹。
柳沄曾在《山顶》中写道:所谓远方,无非是/一些东西变小了/一些东西不见了。
远方无需很远,生活一直很近。
看别人的书都是注解,唯有自己的心才是原文。
把时间真正留给自己,珍惜享受每一个欢愉舒展的时刻,把凡常的生活过得安稳,便是最好的旅行。
窝在沙发里,也是远方。
活在欢喜中,便是诗意。
END
☆ 加星标 不失联 ☆
一点儿悄悄话 | whisper
世界那么大,我们一起捕捉温情的小瞬间